设计创意学院学生网
资讯 招聘 事务
通知 / 讲座 /   展览 /  
竞赛
就业 / 实习 /   生涯  
制度 / 流程  
活动 人物 关于
党团 / 实践 /   创新 /  
交流 / 文体 / 职业 / 综合
教师 / 学生 /   校友  
辅导员 / 班主任  
  
周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同济大学
设计创意学院
学生网


设计徒步|“感掘”

    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有一群渴望看见、渴望了解、渴望表达的,最真诚的徒步者。在乌鲁木齐路五原路,有一个不被物质粉饰、不被高楼掩盖的,最真实的上海。2017年4月23日,我们在阳光下相遇了。

    12:30,阳光正好兴致正浓,16名参加本次徒步的同学们跟着嗲院团学联实践志愿部乘地铁到常熟路站。
    在徒步的起点,洪老师向大家概括性介绍了一下五原路:“对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来说,五原路是一条很典型的上海马路。它非常幽静,因为它是上海少有的没有公交车通过的马路,也是上海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那么对一些不是来自上海的同学们来说,在大家印象里除了外滩,法租界也可以说是一个很能代表上海的标志性区域了。”

    

徒步起点@五原路


    接着,他从五原路的历史开始讲起:“大家看五原路,梧桐树成荫,有很多老式洋房,并且还有很多老上海居民。这其实是有一些原因的: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后,老洋房里的资本家们被赶出去了,而劳动人民还住在这边,剩下的那些很好的房子里就有很多领导住过来,还有一些从当中切开,一间大的房子里入住很多户人家,就像《七十二家房客》那样类型的故事很多会发生在这样的法租界里面。”大家一边听一边望向路边老旧却优雅的老洋房,从老师的话中捕捉到它们犹存的风韵……
    又说到五原路的现在:“我们最近看到的一系列的上海市容整修都起源于这附近,因为有很多样板工程需要在这里进行。于是很多老式的小卖部、菜场被拆除掉了,沿街很大一部分被改造成有趣的life style小店,这对这附近甚至全上海的年轻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在老洋房和新店外讲述五原路的过去和现在


    徒步队伍从静谧的五原路转入乌鲁木齐中路,街风突变!
    这条短短300多米的小马路,窄而热闹,既市井又洋气。梧桐掩映的道路两旁,藏龙卧虎了众多品质不错的小店,每家店都在10-20平方左右,小归小,每家都很有性格。有卖烟酒的小杂货铺、也有简约干净的北欧风咖啡店,有接地气的老北京涮锅、也有网红属性的地中海海鲜,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东西在这条街上挤挤挨挨却毫无违和感。
    跟它周围那些清一色梧桐树小洋房、酒吧西餐的姐妹马路比起来,乌鲁木齐中路恐怕是最“乱”,却也是生态最多样、最接地气的一条小路,它的味道,需要人慢慢体会。

    徒步ers走着走着停在伊朗领事馆对面,洪啸老师娓娓道来一段段小故事:“我妈妈就是在伊朗领事馆后面那幢楼出生的。我妈妈不是资本家,但我外婆是被一家大户人家、解放后所谓的资本家领养的。不过在我妈妈很小的时候就搬走了,在清算这些房子的时候撤到别的地方去了。”
    “现在有很多的大使馆就是从以前那些资本家手里收租过来的洋房,还有一部分洋房就给了领导。我记得有一次很好玩:我小时候喜欢出来画图写生,然后画到一半的时候警察就过来了,问我干嘛呢,我给他看我在画图,然后警察说不能画,我问为什么不能画,警察说‘这里摄像头那么多,不要在这里逗留’。”
    讲到这里大家都望向对面的武警叔叔,发现他盯着聚众的我们哈哈哈哈……

    


    最后,洪老师总结了我们走过的这块区域:“这一块区域可以说是上海的灵魂,essence所在的地方。我读本科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问我上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一般我都推荐外滩、浦东之类的。但是到了后来随着年纪上去,开始更了解我们所在的这块区域,就会向别人推荐到这一块来。上海政府也总是把最好的人力物力集中在这里来改善上海的门面,所以说,这一块地方就是集合了历史、文化、精神等多角度的、能代表上海的区域。”
    

    14:30,本次徒步的最重要活动开始了!本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胡可儿开始向大家发布小任务:“接下来大家以个人为单位,再往回走一遍徒步路线,路上的第一个任务是:在发给大家的卡片上的三栏里分别写下三种感觉,其中一栏写的是自己对这个区域的最强烈的感觉,例如我觉得它“既市井又洋气”,另外两栏写的是有所偏颇的感觉或完全错误的感觉,。然后请大家拿着卡片去和这条街上中外的路人、居民交流,让他们在你的感觉栏里留下标记,可以打勾打叉,也可以写下与你感同身受或不认同的语句。”
    “第二个任务,是第一个任务的升华和呈现。最终会让大家完成一副Collage(拼贴画),来具象化、视觉化、爆发式地表达自己对本次路线所经区域的感受。我们事先准备了很多从街上拍下来的素材给大家,大家也可以自己去搜集元素,比如说快要脱落的墙壁、捡到的某样东西或者是商铺的餐巾纸等等。我们不对主题、内容、2维或2.5维设限制,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主题很鲜明、感情很强烈。”

工作人员为大家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


    下面来看看大家在个人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精彩表现,关于如何填写自己的感受卡片、和当地中外居民交流出了什么样的感受。
    王周祺的感受很细腻:“我写的是‘斑驳’,第一是因为这条街上有很多法国梧桐,然后阳光从树叶里穿过就会产生斑驳的投影,第二是因为这儿的市井小资生活很碎片化,每个人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感受,老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在这里交融。”
    蔡昕芷更多地关注了自己的内在感受:“我很喜欢随便走在街上,不用在意时间,觉得这条路特别适合我,所以我写了‘适合漫无目的的行走’。” 
  

参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卡片

 

徒步ers正在制作collage


    15:45,大家来到一块空地,利用工作组同学准备的素材、剪刀、胶水、马克笔蜡笔等工具开始制作自己的collage。

   
    大家一边制作,洪老师一边传授小知识:“Collage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你既然把一些不相关的东西组合在一块,那你肯定有自己的道理——即‘关联’,就是你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关联在一起,这就需要大家去思考你的主题和中心情感。”
    老师又拿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大家分享:“我的上一个工作的在一家美国的城市规划公司,我当时是作为一个喜欢讲故事、做动画的人被招进去的。当时我也很奇怪,一个作为上帝视角的公司,为什么需要一个人视角或者说是蚂蚁视角的人?原来是因为城市设计师都是以一个鸟瞰的视角来去做一些城市方面的设计,他们自认为缺少一些感性的东西在里面。所以我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我得看出大家缺什么,这不是很享受的在街上走,而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一边走还要一边分析,而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去学习的,这和平时的创作不一样,它需要去解决一些问题。大家现在做的可以说是一个出发点,就是先享受这座城市,然后从这里慢慢出发,以后就能去发现问题,然后做出大家都喜欢的、能够解决问题的一些设计。所以我通过这次带队能感觉到城市徒步活动的意义。”


    做完collage以后大家一起交流创作理念。
    刘雨婧:“我的作品中背景是街道,比较安静的巷子,算是生活区的地方。而上面是商业区,比较喧闹的地方。总的来说是我想表达安静和喧闹的主题。”
    刘承彦:“我的感受是这里的店往往不会存在那么久,好像都在尖叫着说要更多更多的东西,但我们真的要有这么多的东西吗?然后我就想到以前看Dr.Who里面有一集一个人物叫No More,于是就做了这样一份东西。”

    陈昱祺:“当中这张纸是我从小区里标着“犬”的信箱里拿的纸,我把这张纸剪成狗的形状,是想表达以一个狗的视角来看这条街是什么样的。”

    魏兴晔:“我想做的爆炸一点,因为这条街有很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中间用了抢眼的红色,而周围涂黑来突出爆炸的感觉。”

    许可:“我在走的时候看到一面墙上漆掉了,露出后面的一点小广告,所以想做出一种拨开外层看东西的感觉。我联想到城市里有很多地方虽然很混乱,但不会觉得不好;相反的,现在有很多店因为市容整改改得很整齐,水泥直接贴上去,但其实看着并不让人舒服。”

    吴宜:“我走路的时候在想,要是在这条路上活动的人都没有了会怎么样?所以我把他们从画面中撕掉,而中间的小磁带是路边的一个老爷爷给我的,也是现在没有的东西。就是想还原一个街道原本的样貌吧。”
    洪啸老师看了大家的作品很开心:“很感谢大家让我看到基于这个区域的很好玩的创作。我希望大家把这个当成出发点,以这个方式或者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对自己喜欢的城市和环境或任何东西,创作你自己一个最初的感受和潜意识里的作品,这是你理性想法绝对不会想到的东西。为大家今天能表达出来感到自豪。”

    16:45,我们拐进安安福路上的弄堂,来到同济建院毕业的韩瑞学长的室内工作室,与久仰大名、极有个性大佬开始尬聊。


问:为什么把工作室设在这里?
韩:因为这个地方就是上海!这片区域很能代表上海,能在这里看到上海的历史因素等,而且这里在这个地段算是便宜的。

问:是什么促使你们选择独立成立工作室,从零开始自己创业的?
韩:没有为什么,可能觉得这样好赚钱?我毕业的时候(14、15年)我们的行业不是特别的好,我们找工作不像前辈那样好找,我们要么就是很累很赚,要么就是不累不赚,总得二选一这样的状况。而且我个人不太适应坐班,出来的契机是因为我的合伙人出来了,他是非常成熟的建筑师。而且我觉得学设计的思路上可以开阔一点,没必要非盯着就业这件事情不放。我爸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考虑就业就是所谓的“求其中”,所以为什么不再往上一个层次呢?假如说我公司做的不好,大不了三四年后我可以离开这个地方,有钱的话我可能去欧洲,没钱的话我大不了去非洲,其实没有偏颇。钱不是带来快乐的唯一途径,不用太局促在找工作的这个事情上。

问:缺乏设计灵感时一般会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灵感?
韩:说实话建筑行业灵感所参与的比例非常小,学生阶段当然会不一样,需要看很多新的东西。那么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的建议是多看一点东西。很推荐你们多出去看看走走,和陌生人聊聊天啊,多看书,最好别老是看专业书。因为做设计的需要各种涉猎,所以多看书、多接触不同价值观,听不同的声音肯定是更好的,他不一定说得对,但你不能总听一样的东西。

问:如果看专业性的东西比较少,而我了解的东西是电影啊艺术之类的东西,有时候我会觉得我离设计很远。
韩:那它的前提应该是已经有专业书的了解上。我自己大学阶段认为最重要的课是所有带“史”的课,艺术史和建筑史这两门课是我觉得极其重要的两门课。
你们现在没有理由说你们喜欢或不喜欢设计,因为你们才开始一年(对大一的同学说),学校引导你做的肯定是你对这个职业的了解,这个是你作为一个职业人必须要了解的东西。我承认会有一段时间你会觉得很慌,你会觉得学的东西很虚,但是你往远了看这个东西仍然是有用的,是你们在推动着这个世界的审美往前走。

问:设计表达的更多可能是别人的想法,那艺术创作更多表达的是自己的意愿。那我自己是因为喜欢画画才读的建筑,后来觉得建筑和艺术创作特别矛盾。
韩:矛盾是因为你非把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但是你自己也意识到这不是一件事情,所以不要让这两个之间产生联系。我也是考了建筑系之后才发现艺术和设计完全就是两回事。我不认为他们会起矛盾,因为这就是两个行业的东西,好好学设计,画画作为兴趣爱好保持就行。画画也许会有帮助,但是千万别把这两件事并在一起。

 

    本次设计徒步之“感掘”的活动内容非常紧凑充实,感受、创作、收获了许多。

文字|胡可儿
图片|江垚 陈茂烁 胡可儿

 

“设计徒步”倡导“开开心心压马路,心心念念做设计!

边走边聊,且行且思,畅享徒步,快乐设计,这就是我们的设计徒步!

留学周记
设计徒步
设计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