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 环境设计 孙莉
意大利米兰国际家具展 (Salone Internazionale del Mobile di Milano) 暨“米兰设计周”,现在每年四月在米兰展览馆举行的家具生产商和家具设计师作品展仍然沿用这个官方名称。米兰设计周又被誉为“全球顶尖的设计峰会”:这是一场汇集最前沿设计理念与大胆设计成果的国际盛宴。今年的米兰设计周从4月8日开始,在14日结束,在这热闹的一周里,整个米兰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展览场地。
今年的米兰设计周一如既往也设置了八大展区,由于时间有限,我只去了八大展区中的米兰大学展区、文图拉中央车站区、布雷拉设计区、托尔托纳与超级设计展区、威尼斯门&5 VIE艺术设计区、米兰三年展中心展区。其他两个展区也相当大,一个是著名的罗镇展区——米兰国际家具展区,另一个是也相当远的兰布拉特展区。我很喜欢整个米兰设计周的布展方式,手持着地图的我就像电影中寻宝的人,找到并收集散落在整个城市的宝藏,又像是游戏中人物,为通关,为点亮任务图上的每一个点而暴走。所以在这几天内,我每天的步数都在3万左右,直到结束后我也为这几天的疯狂行走躺了好久。
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先开始的第一个展区是位于市中心的布雷拉展区。心急的我们在八号,也就是开展的周一下午就奔向了战场。只是这一次也深刻意识到了意大利人的慢吞吞,因为他们的大多数都还在布展阶段,我们几乎等于扑了空。事实上第二天去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家仍然在布展,但因为这个地区太大,而且并不连续,所以只能凭借每家展门口的易拉宝标识才能认出这里有个展览。但是逛一会歇一会的方法让我不会那么容易审美疲劳,反而有“找到了!这又有一家!”的兴奋感。狭窄的欧洲街道挤满了同样看展的人,和他们擦肩而过的时候甚至能看到几个并没有约着逛展的同学,然后感叹一下米兰的小,但是在感觉脚快断掉的时候再次感叹下展区的大。但是呢,整个布雷拉展区并没有让我感到很惊艳,因为感觉很多展览本身跟上海的家具展(详见设计上海)大同小异。只有几个展览会让我产生哇哦的感觉。(图从左至右分别为1.布雷拉展区地图,2.SOS 可持续学院,Mario Cucinella 建筑事务所所设计的MateriAttiva,3由塑料编织垫所编成的巨大的装置,展览工作人员还会送每人一个方形软垫。)
另外的展区中,让我最喜欢的就是米兰大学展区和文图拉中央车站区。米兰大学展区的展览是在米兰大学空间里展开的,所以很容易逛完而且不费力气。但是因为有人的参与,这个展区的展览也更好的呈现了展品和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当看到前来观展的人坐在展品上休息,在巨大的展品内部进行探索时,我不禁发出就应该是这样的感叹。仿佛这样展品才真正地活了过来,它生动地向游客展示它的不同面貌,不同的被使用的场景。所以这个展区是我最喜欢的展区。
这个展区格外鼓励人参与到整个空间中去,我也在这个展区中发现了两个中国的展览,觉得格外亲切。由于去的时候是傍晚,所以亲眼看到了这个展区在不同的光线变化下的魅力。白天时的人群竟然有些慵懒的感觉,到了晚上时多彩的灯光和不同的装置的光交织在一起,仿佛一个巨大的派对,人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所有人都说晚上去米兰大学展区最好,因为灯光最好看,但是见识过不同时段才发现,每个时刻都因为人的参与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所以任何时段我都认为是来到这个展区的好时段(除了下雨)。
另外一个很喜欢的文图拉中央车站区则以光的互动装置而在这些展区中独树一帜,它在老火车桥洞下的仓库展开了一系列的展览,几乎每一个给我不小的震撼。这些展览主打沉浸式的交互体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Tell me more”。 作品旨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相互连结的感情。参与者首先会来到一个被帷幕包裹的“舞台”,在这里回答此前陌生人提出的一个问题,并为接下来的参与者留下一个新的问题。随后,人们将来到一个休息室,与周围的人自由攀谈。当看到由不同人写下的问题和答案以装置的形式呈现在眼前的时候还是感觉有种莫名的感动,我想这就是这个展览的意义。“倾诉”这个事件,让人和其他人仿佛有了一种特殊的联系,这样再出去的时候,我们都不是陌生人。(图为 tell me more)
当然这个展区的精华还有极其多,但我觉得看展的好处也在这里:我们在这一周内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不急于在这一时将它记录或者总结。就像是吃下去的食物,它们会慢慢的为你提供营养。真希望回到中国,上海也有这样大的设计集会,我们也可以走街串巷地逛各式各样的展览,感受别人的设计巧思和设计感悟,从而产生不一样的思考。所以很庆幸我能来到这里,参加这样一场盛大的设计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