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说:“如果你有幸年轻的时候在巴黎生活过,那么,这一生不论你到了哪里,她都会跟着你。因为,巴黎就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短短一周,我恐怕无法了解其中真意。但离开巴黎一个多月,巴黎骨子里的时尚,优雅与浪漫,它的美食,美景都深深地印刻在我心中。其中有一点,是我最久久不能忘怀的。那便是巴黎的博物馆,即使一周的时间,我还是无法一览巴黎博物馆的全貌,只能选择其中一二走马观花。我的旅程从圣诞假期开始,从都灵出发。
第一站:蓬皮杜
作为出现在设计史书本中的建筑,我慕名已久,于是来巴黎的第一站就选择它。当然它也没有让我失望。蓬皮杜中心建筑物最大的特色,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及复杂的管线。建筑兴建后,引起极端的争议,由于一反巴黎的传统风格建筑,许多巴黎市民无法接受,但也有文艺人士大力支持。有人戏称它是“市中心的炼油厂”。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高技派”\风格。这些外露复杂的管线,其颜色是有规则的。空调管路是蓝色、水管是绿色、电力管路是黄色而自动扶梯是红色。尽管有这些极端的争议,开馆二十多年来,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已吸引超过一亿五千万人次入馆参观。凭着学生证和护照,可以免费参观蓬皮杜的常设展览厅。展品从雕塑到装饰,从装置艺术到名画手稿,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如果有时间,我可以一天驻足于此。每一件藏品都有详实的介绍,不同于外部嘈杂的环境,蓬皮杜内部相对安静,这些都给参观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看着这些展品,仿佛能找到许多过去设计的影子。
第二站:奥赛博物馆
奥赛博物馆是一家国立博物馆,位于塞纳河左岸,与卢浮宫和杜伊勒里花园隔河相望。博物馆坐落在建筑师维克多·拉鲁为1900年万国博览会设计修建的火车站中,馆内主要陈列1848年至1914年间创作的西方艺术作品。参观奥赛博物馆最初的契机是梵高莫奈等名家的作品。展馆相比蓬皮杜更加中规中矩。凭借学生证和护照,同样可以免费参观。进入博物馆,它拥有更明确的分区,根据时间,根据展品类型,让参观者一目了然。展馆虽小,但真的其中收藏了许多世界名画,如梵高的《自画像》,莫奈的《蓝色睡莲》等等。这些展品诉说着那个年代年轻艺术家对学院派的冲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他们的艺术品没有受到世人的理解和重视,对我这样一个学设计的后辈来说,感触颇深。
第三站:卢浮宫
最后一站便是心心念念的卢浮宫了。从小就听说卢浮宫的有名。实际进入,确实被它的藏品数量和展馆体量给震撼了。毫不夸张的说,光是将卢浮宫每个展馆都逛一遍,一天时间都不够。即使我选择了走马观花,但是琳琅满目,鳞次栉比的藏品,着实让人眼花缭乱。怪不得有人开玩笑:卢浮宫的藏品,如果不是世界顶级大师的,都没有人会驻足欣赏,只能成为挂在走廊的装饰品。因此身处卢浮宫,给你一种艺术品造就了卢浮宫的感觉,而非卢浮宫藏着艺术品。艺术品和卢浮宫本身的结合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但相比前两个博物馆,卢浮宫有着更大人流量,更嘈杂的环境,将近大半天的走马观花,使我也没有对藏品有过多的印象。只能期待下一次有更多时间可以慢慢地来欣赏这些沉睡的展品。
巴黎的博物馆还有许多,没有看到的展品还有许多。但这次博物馆之旅我没有遗憾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我所见已经让我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