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接上篇 -----------------------------------------------
BY黄粒莹
初到米兰 住进有中国情节的意大利房东爷爷的房子 在阳台上抬头晾衣服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湛蓝的天空 大门敞开就可以跟左右的邻居打招呼聊天 去超市采购会找零很多cents 办理各种手续工作人员都会展现出树懒般的标准笑容 走进唐人街的华人超市还放着90年代的香港歌曲 还能买到红双喜底纹的脸盆 一切就像回到了二十年前
原以为在米兰会是慢生活的一年 直到开学见到了同学们 作为研二的插班生 在提前认识的中国同学的带领下幸运地结识了一群爱party的意大利学霸们 讨论的时候他们会认真地听你的意见 挂在嘴边的回应都是“我非常喜欢你的idea 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 他们也是我第一次见识到热衷于应用各种design methods 并且永远保持着热情的设计师们
BY朱佳琦
不知不觉,来到米兰已经一月有余。对我来说,米兰是名副其实的时尚之都。买手店,首饰独立品牌,家居设计品牌,vintage古着店琳琅满目,偶尔去逛逛也能获得很多设计灵感。这边的秋天有些干燥,天气仿佛一下子就冷了起来,意大利语大舌音很难发,冰淇淋有很多味道可选,龙虾面很好吃,但我又有点想念国内的十三香小龙虾,还有毛肚,鸭肠,黄喉…请告诉它们我想它们了!
BY何云
9月7日早,初到米兰,对一切都怀着激动向往的心情。中午时,到了租住的房子,脚还没歇下,便急匆匆地和中介赶往了房东的工作室。我们的房东是一个意大利人(听说比较吝啬),但接待我们的是房东的中国女助手,虽然她的中文也不怎么地道,但好歹是沟通无碍。接下来便是一阵沟通,随后签了许多文件、交了许多钱,我们租住的房子便这么定下来了。
拿到钥匙,开了门,我们就把行李都搬进了屋子,随后便是商讨房间怎么分配。终于尘埃落定,大家都搬进了自己的房间,以为美好的生活就此开始。 然而事实并没有如此美好。我们发现房子里缺了很多东西,譬如说桌子、椅子、柜子,锅碗瓢盆之类的。对于锅碗一类的东西是很容易购买的,这倒也没什么。 但是桌椅这类东西,是应当由房东提供的,我们便联系了助理,她承诺一周之后送过来。然而,整整过了一个月,我们的桌椅才送来,其中曲折,一言难尽。
缺的东西倒也不是重点。家里除了缺的东西,还有很多坏了的物件。譬如说灯泡、灯罩、淋浴喷头、还有窗户(第一次擦窗时,差点伤了人)。我们房间的灯没有灯罩,每次 开灯都跟镭射光似的,简直要闪瞎眼。但这些都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我们房子的热水器是坏的,在修好之前,我们都没能好好洗过一次热水澡。意大利的修理工人总共来了 四五次,每次都是还有别的东西是坏的,这让我充分领教了他们的办事效率。终于,在十月中下旬我们的热水器总算是好了。房子的事也基本上是解决了。
这惨痛的租房历程教会了我,在租房之前一定要先检查、提要求,不然交了钱就什么都迟了。
BY吴杉
初来乍到时觉得时间漫长,而随着生活日渐忙碌,一个多月时间倏忽而走竟变得没有什么实感。
一个多月里,除了周末的放风,占据我们生活大部分的还是学习。身在PSSD这样一个social的专业,最大的感受就是:便条纸与口水齐飞,组员与color run同色。小组由老师根据国家混搭决定,因此组内充满了不同的文化和习惯。相比起来,中国人可能是节奏最快和最不爱花时间讨论的,最开始看着他们齐心协力来决定PPT上的一个图标放哪确实是干着急,但后来,也逐渐适应比较慢的节奏和渴望他人意见的氛围。虽然持续的讨论使人疲惫,但在意大利组员家吃到他妈妈做的意面和小点心却是难能可贵的小确幸。至今为止遇到的意大利人都温暖又善良,可以说很感激了。
最后,祝我们post-it everyday ,day day up!
BY保佳祺
很难想象在国内去个苏州杭州都要犹豫着计划着拖拉很久的我,来欧洲一个月有余,已经去了3个国家8个城市了。在米兰逛美术馆、喝下午茶,在威尼斯看双年展、游船,在斯德哥尔摩暴走地铁站、吃整条三文鱼,在阿姆斯特丹吃迷幻蘑菇,在鹿特丹找MVRDV的设计案例,在埃因霍芬逛设计周看DAE的毕业展 ……欧洲的魅力在于,它是一个特殊空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场域。欧洲就像是一个没有屋顶的房子,抑或是一个没有房子的屋顶。走上几百公里,一切都不同了:语言、建筑、食物等等。随处可见的是,花臂壮汉牵着一条迷你腊肠犬,正值耄耋的爷爷骑着机车狂飙,蹬着高跟鞋的奶奶手里拿着博物馆的手册,这些在认真的生活的人们,也催你去勇敢的体验去冒险!
ps. 都是忙里偷闲去玩的!我也有在认真学习!大家不要逃课哦!
BY蒋云岫
来米理转眼快两个月了,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同济和米理的不同。首先在课程的安排上,习惯了嗲院模块化教学的我们来到米理,要经历为期13周的studio,在前期调研阶段就真真地感到了压力。另外在思维方式上,意大利的同学们在服务设计工具的运用上,严谨程度丝毫不输德国的小伙伴,任务推进地缓慢而富有秩序,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思维方式撞击下的奇妙感觉。每天中午,小伙伴们都带着自己做的便当,坐在米理的大草坪上,晒着太阳吃便当,给在意的日子平添了几分生活的味道。还是很怀念在嗲院熬夜创作,下了课去附近觅食的小日子啊。
ps. 配图为密集的课程和草地上的午餐。
BY李婉莹
时光荏苒,来米兰已经一月有余,从最初的陌生到慢慢对这个城市的熟悉,从炎热的夏天到阵阵凉意的深秋,从椰子味Gelato到开心果味的Gelato,每一天都充实而忙碌着。做饭、上课、小组讨论和作业霸占了每天短暂的24小时的大部分时间,生活远比当初自己幻想的要忙碌太多太多。这一个多月里,我们经历了公交车寻行李、丢护照、翻垃圾桶找护照、去警察局、学做饭、修下水道等等那些我们努力学着自力更生而又精彩纷呈的日子。生活渐渐趋于稳定,即使课业带来的疲惫、沟通的障碍、不方便的购物和物流总让我们怀念祖国,但新的朋友、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带来欢笑和幸福却也令人难以忘怀。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依旧岁月静好,期待学成归国的那天。
BY张维宇
学期转眼已过去大半,初冬的米理bovisa校区却正是草绿叶黄时,见证我们一行人的意国学习生活,从初来乍到到步入正轨。课程无疑占据生活的大部分,紧张却有趣,你可能会因为意大利人的慢悠悠的工作效率而跺脚,也可能因为他们自然随性而受到感染,这是一个别样的体验。在意大利,设计需要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