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创意学院学生网
资讯 招聘 事务
通知 / 讲座 /   展览 /  
竞赛
就业 / 实习 /   生涯  
制度 / 流程  
活动 人物 关于
党团 / 实践 /   创新 /  
交流 / 文体 / 职业 / 综合
教师 / 学生 /   校友  
辅导员 / 班主任  
  
周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同济大学
设计创意学院
学生网


米理周记 | 新的开篇(一)

首先,作为开篇,说明一下来意,我们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研究生,今年九月来到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换学习。米理周记是记录和分享我们在这儿学习生活的见闻感悟的小短篇儿,偶尔也会图文并茂的讲讲旅行攻略。敬请期待,嘻嘻。

 

第一篇周记将由米兰小分队一行共十三人,来分别聊聊初到米兰这一两个月的感受。希望透过我们的所言所见,也能为你打开一些窗,从中看到意大利,看到米兰,看到米理,人们是如何过日子和做设计。

 

那么就开始吧!

 

 

BY赵元星

[“We're the most ADJUSTABLE people so here is one of the best places to live."——Anna Barbara ] 意大利,一个做事蛮随意的国家,而米兰竟然算比较“现代”的。虽然几乎没有任何高楼大厦,交通系统老旧到不行还时常罢工,被从二路电车上以莫名其妙的理由被赶下车是家常便饭,但是professor在讲课时竟然自信满满地表扬了这样的状态并且忧心忡忡地扶了下镜框说道每扇门都与出口轨迹完全吻合的“上海的地铁”是可怕的。

为他们的蜜汁自信会心一笑,然而承认槽点多多的同时依旧感到可爱,这或许是呆梨独特的魅力之一吧。这时候热狗的《差不多先生》特别适合作为BGM,看似这里的节奏那么慢,看似意大利人总是不慌不忙,随便做做事、迟迟到,喝喝咖啡撩撩妹...可是我想,或许就是这种享受着生活,热爱、自我、不紧绷的心境让他们更容易留住美、创造美吧。在丢失了五年之后重新找回了北方的秋天的宁静,拿着热好的便当走出B2教学楼看一眼金黄色树木下坐在明黄色长椅上的背影们,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找一片阴凉,吸一口蔚蓝的空气,时间骤然松弛。 

 

[“I don't like ESPRESSO, actually I prefer AMERICANO...because...emmm...I enjoy a big cup of beverage.”——Annalisa Capasso ] Lisa,在米理第一个意大利队友,大概碰巧让我遇到了一个最“非典型”的意大利人了吧。从来素颜,说话超级超级慢,性格温吞,交流的时候眼神闪烁且脸颊总携带绯红两片,使用企鹅作为所有社交软件的头像。因为对于热爱罗马的艳阳并且极其怕冷的她来说,Penguin是她最喜欢的动物。际遇真是神奇的东西,我就这么带着对意大利人张扬跋扈、果敢热情、热爱美食的“偏见”,遇到了好性格、腼腆文静、几乎不吃午饭的Lisa。从刚开始带着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看着她试探性地聆听她的想法,到慢慢地感受到她飞扬的创造力、扎实的基本功...再到后来聊homosexual聊那不勒斯偷车大道聊罗马混沌的历史分享肉桂味的口香糖...

或许我来到的从来不是“意大利”,不是“米兰”,只是一个离家甚远、文化思想、周遭环境完全不同的崭新地方而已,只是会遇到崭新的人而已。喜欢作为意大利人身份的Lisa,更只是单纯地喜欢作为Lisa的Lisa。世界是那么大的一个整体,我们从这一块来到那一块,走走停停;遇到有趣的人,发生有趣的故事,有令人值得回味的细节,就是多么云淡风轻又刻骨铭心的印记。

 

[“Are u ....Japanese?...Ah Chinese, OK".  "Where r u from?...Ah Shanghai."——Anonymous waiter in Rome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身份再次被改变了。读大学,离开故乡来到上海,成为“外地人”。从长相,或语言,被断断续续地猜测出身份,北方人,或南方人,东北人,或山东人。而来交换,离开祖国,成为“外国人”。享受着这份神秘感带来的趣味性和安全感,同时又时常忘记自己是在时差7小时(冬令时)、离家9000公里的“不属于”我的地方的事实。因为幸运的是米镇与魔都一样在第一天就让我感受到混杂的人种多样的文化流入在城市所有细微的毛孔里。

朋友圈里朋友们在世界各个角落分享所见所得,脸书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人可以是我们的朋友。无限延展的可能性,不断拓宽与打破的边界,真棒,这世界是我们的。

 

 

 

BY段志鹏

从小开始学习各种欧洲历史与文化,本以为来到意大利生活会是一件平平淡淡的事情,但是当飞机真正降落后却还是会觉得激动。国外的生活没有别人说的那样糟糕,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好。但是确实是一段独一无二的经历。回想之前对于国外的理解全是靠旅行和阅读得到的,当真正生活在这里的时候,才能仔细地看到一些以往难以想象的东西。

对于学习,意大利的学习节奏非常慢(可能意大利的什么都很慢)。但是非常扎实,对于设计流程的每一步都会仔仔细细的打磨。开始不太适应这种节奏,觉得自己很快就能把他们一周的工作在一天内结束。但是静下心来参与到设计之中的时候,才发现慢能让设计更加完美与真实。在国内什么都非常快,虽然不能简单地不上来哪个好哪个坏,但是经历过两个模式,对于未来把握做设计的节奏会更有经验了。

Ps:旅行计划都是幻想,便利贴和无尽的讨论才是真实的。

 

 

 

BY汤润瑜

从很多人口中听说过的米理,终于在亲自感受后变得无比真实具体——小而开阔的Bovisa校园,午饭时间草地台阶大家围坐着吃便当,B2教学楼里一周六天从早到晚都可以看到专注工作的未来设计师们,每层的自助咖啡机前常常排着长队。神奇的是,开学不久,我也成了其中一员。像以往一样充实忙碌,但又因为博学又可爱的教授、能干又友好同学而备受鼓舞。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Studio第一堂课,GET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离开自己的舒适区。于是在教授同学们的全程支持下,和组员们开始了为期一学期的以Sex为主题的Project,然而,这又是另一个很长并且还在进行的故事了...

ps. 配图是课堂黑名单词汇(如共享、平台、游戏化…)和一整天teamwork结束后傍晚的校园
 

 

 

BY郑任斯

已经来到米兰一个多月了,开始慢慢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说实话,米兰的第一印象,并没有让我有出国的感觉,古老甚至稍显破败的米兰,还有些落后的电网气的缴费系统,甚至并不是很好的治安环境,都让我们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有些不适应。但逐渐也发现米兰不一样的美感,精雕细琢的古老建筑的确是叹为观止。超市里的瓜果鲜蔬几乎都是自主称重,对购买者的完全信任让人购物时非常自在。马路上车辆都会主动礼让行人,也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城市的文明气质。

期待更多米兰有趣的体验。

 

 

 

BY裴轩

初到米兰,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清澈的蓝天和有些破破旧旧的街道(当然后来在罗马呆了三天之后,回到米兰顿感现代)。因为离开学尚有时日,于是每一天都去拜访一些不同的地方,时刻保持着新鲜感。米兰的街道尺度和上海完全不同,在这里步行半小时,可能就从城区东边走到了城区西边,而在上海大概还不够从同济大学到江湾体育场吧。

 

这一个月相对悠闲的生活也给了我很多机会去体验意大利的文化。走在市区街道上仔细去观察路人和两旁的商店,欧洲浓厚的球鞋文化、米兰的时尚气息、意大利人永远不紧不慢的性格和遍布大街小巷的咖啡店不断提醒着我,这就是意大利。当然隔三差五的公交罢工、开起来比走快不了多少的2路老旧电车、银行里让我等十五分钟,自己跑去跟隔壁同事聊天的银行柜员和从马路右拐进门就是火车站月台的米兰小火车站也在不断提醒着我,这就是意大利。

 

最后一句留给最爱的La Vera Pizza Da Asporto Da Nicola,在米兰最爱的Pizza店没有之一!(配图为拥有祖传Pizza配方的尼古拉一家)

 

 

---------------------------------------------  未完待续  -----------------------------------------------

 

 

留学周记
设计徒步
设计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