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创意学院学生网
资讯 招聘 事务
通知 / 讲座 /   展览 /  
竞赛
就业 / 实习 /   生涯  
制度 / 流程  
活动 人物 关于
党团 / 实践 /   创新 /  
交流 / 文体 / 职业 / 综合
教师 / 学生 /   校友  
辅导员 / 班主任  
  
周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同济大学
设计创意学院
学生网


同济设计教育30年纪念活动回顾

聚是一束光,散是满天星 | 同济设计教育30年纪念活动回顾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旖旎风光。10月30日下午,阔别多年的师生们,在同济设计教育30周年之际再次相聚母校,回顾青春,畅叙情谊。返校活动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暗房报告厅举行,历任系主任、院长和部分校友出席并发表感言,设计创意学院范圣玺书记主持了本次活动。

▲记忆墙

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墙上悬挂的老照片、循环播放的纪念视频,打开了一扇扇怀旧的窗户,勾起了校友们对过往的回忆。三十年的流金岁月在幕布上静静流淌,大家都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重温了师生间、同学间历久弥新的深厚情谊。

▲范圣玺书记

学院范圣玺书记表示,欢迎校友们回到设计之梦开始的地方,感谢校友一路的陪伴与关爱,并笑言,近日阴雨连绵,今天放晴的天空,见证了各位优秀校友“拨云见日”的能力。范圣玺回忆道,自己2005年进入工设,11年来从长发变短发,从黑发变白发;同济设计教育的30年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30年,校友们在不同的岗位以各自的方式为国家做出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令人骄傲;大家入学的年份不一样,有的在“青楼”度过青葱岁月,有的在“红楼”浪掷青春年华。今天在此重温旧梦,希望校友能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络,为学校和学院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建议、支持和帮助,学院也将加强巩固共有的平台,凝聚力量,促进共同发展,以期更有价值的未来。

▲娄永琪院长

娄永琪院长首先代表学校对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此次活动不只是一场聚会,更是一次沟通内心的契机,校友是学院最珍贵的财富,学院也将是校友强有力的支撑平台。随后,娄永琪向校友们汇报了同济设计教育的根源与发展历程,以及设计创意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娄永琪强调,我们不仅仅想做世界上最好的设计学科,更希望成为“设计驱动创新”的全球引领者。设计要站出来,设计创业要站出来,在工业转型升级中肩负使命,任何因素都阻拦不住我们去承担世界未来的使命。学院的宣言是“为了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未来而学习和创造”,我们的愿景和社会紧密结合。希望和校友们一起,做对得起时代的事情,并且是引领时代前进的事情。

▲老系主任发言,左为王曾纬,右为殷正声


▲座谈环节

88级校友李煜,95级校友、TEAMS齐思亚太负责人罗鞍,98级校友、播肯视觉执行董事/设计总监于正,2001级校友、优志愿创始人兼CEO耿忠诚,2002级研究生校友刘洋,2006级校友、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助理刘硙等校友纷纷表示,同济之于他们,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母校,更是一种归属与心底最美好的回忆。历任系主任、教师代表与校友们的互动引发了活动高潮,昔日恩师与校友们一起回顾当年的美好时光,时间与距离都挡不住浓浓的师生情。语重心长的叮嘱、满怀感恩的遥想、充满希冀的展望,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

最后的抽奖环节,近20位校友获得礼物。学院为校友精心准备的纪念品,让幸运儿们倍感惊喜。活动在欢声笑语的温暖气氛中落下帷幕,老师和校友们兴致盎然地拍照留念,久久不愿散去。离校之际,校友们表示,期待下一次的欢聚,叙同窗情,忆当年事,谈发展大计,聊人生近况。

▲拍照留念

 

 

——▼校友精彩语录▼——

 
▲1988级校友李煜

 李煜:

今天看到了学院革命性的变化,从1988年仅有的两间教室,到现在拥有了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令人无比自豪。今天想和大家谈谈设计创意与企业、与社会的关系。1988年的我们,叫做88工造,功能造型,以前的功能造反队。老师一直给我们灌输一个概念:我们的工业设计就是创造生活方式。当时举的是Walkman的例子,设计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毕业的24年间我们经历了很多设计改变生活的重大事件,乔布斯让我们手上有了一个强大的互联网终端,马云用支付宝改变了银行系统生态。2005年上海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股灾让很多企业没落。电商冲击下,一些传统的行业和传统的企业受到影响。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互联网+”转型,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需要用创业的心态去面对新常态下企业转型的挑战。设计的时代就要到了,我们不仅仅要design,更要create,去设计新的生活模式。设计将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这也是学院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有人提到互联网时代哪些企业能够生存,我认为以下四点非常重要——

1. 传承。继承传统,将文化的味觉性体验传承下去。

2. 补丁文化。很多工程师从微软出来,做的公司就是为了被微软收购。功能性的产品到了新时代以后改变着生活方式,我们需要创建一种功能来弥补过去生活中的不足,其实就是与时俱进的创新。

3. 转型的整合。特斯拉和小李公寓,商业模式如何转变?我们开始做商业模式设计,让海尔做成一个个小微体整合产品。再比如医疗健康的设计,让医生有走穴的空间,让名医走进我们的每一个社区。

4. 平台。绿地也在做平台。合肥是一个特殊的平台,我把它比作硅谷,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的人才能够和中小企业结合,让产业结合。也让VC进入行业,看到平台的整合。我们也要做更多的具有主体性的体验性的经济。很多平台承载着不少小企业,通过共享资源共享商机成就共同发展,我们为企业提供平台的设计。

我相信,我们的设计蒸蒸日上。当我们的设计真正为全方位的设计时,我们也将是世界级的设计。设计创造价值,设计创造未来!


▲1995级校友罗鞍

罗鞍:

大家好,我叫罗鞍,学号950483,这相当于我生命中的一个烙印,我记的非常清楚。今天看到非常多校友、设一代设二代,很开心。其实我并没有和学院走得太远,我非常羡慕现在学生享有的教学环境。我们当年在“红楼”一个杂乱的房间,我还记得当时老师对我们说:氯仿怕什么?学设计有两类人,第一类人总是一开始就做好了,另一类人总是最后赶通宵。通宵赶工这件事,一直持续到我在德国工作时,腰椎出现问题,我放了一个投影仪躺在地上建模。昨天我把平台上所有的东西看了一下,感觉以前学设计的激情,部分老师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段子在江湖上流传了很久,我把他们全部收集起来。

我觉的我们学院里有很多老师大牛,为什么不记录下来?我总结了老师的特点,总的来说非常接地气。当年我们对于工业设计的理解不够清晰,当时我们的吕永中老师,我们的几大帅之一,说设计像是唱歌一样,需要抑扬顿挫才有味。像炒青菜一样,油盐酱醋火候不同产生的味道不同。吴国欣老师的教导如沐春风,我记得我的有一个同学设计非常疯狂,老师给他的评价是“乱中取胜”等等,都给了我很深的影响。

我们当时重在将设计转化为产品。早年在同济能够见到风格各样的学科,今天设计的意义更广,可能是生活的思维模式。当时我们的范伟老师讲,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就是一种设计,当时的我还不懂,今天我有了两个孩子,能够理解这句话了。设计代表很多,设计就是我的人生。

 
 

▲1998级校友于正

于正: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也经常回学校,从高考时就特别喜欢学院,我女儿现在才上小学四年级,但非常喜欢往这个方向走,我觉得设计是会改变生活的。

选专业时可能走偏了,当时的我也许会选择计算机系,父母想让我学医,后来拿到了张帆校友的一个Title,草图特别帅气,看到册子上杨文庆老师留了一头长发也特别帅气。我想这样的老师也可以,于是便成为980746(学号)。当时吴院长说我是“三吴产品”,我还没毕业就去了水晶石,一干干了十多年,后来在2014年被迫创业了。现在做点什么呢?开玩笑说我在搞健身,上海每年一度的“扰民工程”——上海马拉松影响交通。我希望把视觉媒体和健身结合一起。第二个是搞了一个音乐剧,希望发挥长项,把多媒体和舞美做一些结合。

另外我还想分享一下著名企业家马云的一个观点,中国的教育不合格,语数外不错,音体美不行。我想我也做不了太大的事,但是如果给大家的文娱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的话,我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2001级校友耿忠诚

耿忠诚:

我2001年考进同济,高二时我还是计算机奥林匹克全国二等奖,本来可以保送计算机系,但当时我觉得计算机比较枯燥。高三时因为我小时候喜欢画画,毅然决然报考设计学院。幸运的被同济大学录取后,新的人生真正开始了,我被分到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专业。上课时殷老师总给我们看图片,殷老师说,软件只是工具,就像锄头会在种地的过程中自然取得。我在大三时捣腾出了网站,当时的同济大学艺术交流就是我自己掏了几百块钱建起来的,当时我把殷老师的成果上传到网站,有许多外校的流量引入。

后来我们在毛主席雕像下想了一个名字就出来创业。开始时非常坎坷,小到传单设计大到系统设计我们都去干。设计给我最大改变,就是我们的PPT总是受到投资人的推崇。设计能够最快表达我的想法,同时在设计上追求尽善尽美。

这么多年下来,我觉得一方面贵在自己坚持,另一方面也感谢学院培养出来的潜能意识和创新精神。从创意到创新到创业是一个演化的过程,希望学院能够培养出更多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

 

▲2002级校友刘洋

刘洋:

在这样殿堂级的地方发言,真是诚惶诚恐,在座都是我的老师,同龄人教过我的也能称为我的老师。我在现在工作单位做了十年副院长,也做了两年院长,但今天演讲一样的紧张。和同济结缘非常不易,也舍不得离开这样的环境,2002年于此读研究生,2008年读博士,前前后后来来回回差不多在同济待了十年。我目睹了学院最重要的几年,这样的经历给了我们光环和力量,在我的工作遇到困境时我都会想到我们同学老师。2005年毕业以后我回到了沈阳,在航空航天大学工作,现在是我们学校设计学院的院长,希望我在同济吸取的经验能够在那里生根发芽。

▲2006级校友刘硙

刘硙:

今天看到这么多优秀的校友,我想首先应该感谢我们的老师。18岁懵懂进入校园,正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老师的正向引导在我们的成长阶段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本科的学习,有三点让我受益终身。

 第一点是视野。我记得殷正声老师总是讲:同学们一定要走出去啊!脑子里没有东西怎么做设计呢?后来才明白走出去的背后是要求我们细致观察,观察的背后是思考,才能做好设计。后来发现这个过程极大提升了我的视野。当时学院为我们搭建舞台,让我们接触到了很多国际交流的项目,有机会和国际设计院校的学生在一起做设计,让我们可以知道自己和世界水平比肩的时候到底如何,明白自己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第二点是坚持。又要说到殷老师,殷老师曾言:你知道么,我在日本的时候,拿着两片面包就到公园里面去了;天十分冷,我的鼻涕一直流,但我还是从早坚持画到晚。这种精神当时深深的感染了我们这些学生。记得当时学校还是有11点熄灯的制度,我们就借着洗衣房还亮着灯,坚持蹲在洗衣房里画。每次设计课前诚惶诚恐,设计课评图后遍体鳞伤,进入到社会后就已经千锤百炼了。

第三点是追求卓越。当时我觉得自己一次设计工作已经趋于完美,但老师上来就说,设计怎么有问题,重做重做重做,其实每一次的要求,都是对完美状态的更进一步,都是追求卓越的过程。另一个对我影响很深的是朱钟炎老师话语:最好的设计师,PPT每一张图都是自己画出来的。这对我的精神引领和鼓励非常大。不管我以后在清华读硕,还是在剑桥读博,在同济的本科学习教育经历为我奠定了重要基础。

 最后一点,我想提到的是老师带给我们的温暖。当时我们系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里,系的规模不大,却有着家庭般的温暖。朱钟炎老师上课前说抓阄抓阄,看看我从日本带回来的小礼品,特别温暖。还有,我不知道殷老师怎么知道我想看国外设计新书的,主动找到我说,我这里新买了好多书,到我工作室来看,很多学生都在。杨文庆老师每次和学生见面说设计,都说我请你们喝咖啡,还有我们同学家里有发生变故的,刘力丹老师总是问有哪些需要帮助的。记得我当时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有不少的工作,每次画图画得魂儿都没了,刘老师说我相信你一定是能坚持好的人。这几句话对当时的一个本科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机会重新回到学校,回馈学校和学院。我更看重学院如何培养出更优秀的下一代。有这么多优秀的老师作为例子在前,我们一定能做的更好!

 

 

——▼同济设计教育大事记▼——

 1940年代,同济大学的建筑与设计教育发轫,深受“包豪斯”学派影响。

1986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AUP)成立,在建筑系下开始工业设计本科招生。

1993 年,工业设计系成立。

2000年,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共有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授工学学士和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工业设计系更名为艺术设计系。

2001年,开始招收设计艺术学硕士生,授文学硕士学位。

2002年,开始招收设计历史与理论方向博士生,授工学博士学位。

2006年,设立数字媒体设计方向。

2009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成立。

2010年,同济大学和芬兰阿尔托大学合作成立“同济-阿尔托设计工厂”和“同济大学中芬中心”,通过“设计思维”整合设计创意、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学科。

2012年,开始招收设计学硕士研究生。被确定为同济大学试点学院,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试点。

2015年,设计学博士点获批,2016年开始招生。

2016年,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揭牌,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培养设计创新领军人才;同年,设计学学科入选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

 

——▼设计创意学院校友会▼——

 
说出你的愿望吧,校友会帮你实现它!

 

求贤若渴,虚位以待……校友会帮你精准招聘!

创业找风投,骏马寻伯乐……校友会帮你架桥对接!

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校友会帮你搭建平台!

关心母校发展,获悉学院动态……校友会帮你刷新状态!

 

凝聚校友力量,传播学院品牌;参与学院发展,与学院共同发展!

微信后台留下联系方式,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校友会,等你回家!

党团
实践
创新
交流
文体
职业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