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北部的古道横亘在闽浙赣三省,古道承载了中国千年茶叶陶瓷发展,经济政治重心南移等历史。以南平市五夫镇为例,五夫名人辈出,宋代文化的两个高峰——儒学的高峰,以及词学的高峰,均由五夫的两个人缔造:柳永、朱熹。周边古道留下了文人们的生活印记,不少相关遗迹旧居仍在古道屹立。
项目聚焦于南平市五夫镇茶盐古道,五夫古道勾连着武夷山地区的茶叶,瓷器,雕版印刷等特色产业,也见证着朱熹、柳永等名人的研学传学故事。然而,新时代下,老旧的古道及其承载的文化似乎并不受大众青睐。
尽管五夫古道历史悠长,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条件也颇为优异,但古道却鲜有人知,更不用说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经前期初步调研了解,五夫古道现今大多荒废,古道之上的人文故事也被埋没。
2023年7月,暑期实践建筑空间及古道小队前往南平市五夫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
项目主题为“南平茶盐古道文化研究与乡土文化创新实践”,项目通过古道及周边建筑调研,深入发掘古道潜在价值,洞悉新时代下古道和人们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古道为线索,串联五夫的朱子之乡的历史文化基础,更新新时代古道形象,助力古道开发维护。
实践小队踏上五夫古道。人类活动区域的古道大多断断续续,因为古道不能满足现代种植的需求,例如拖拉机、摩托车不能行驶于石板古道上,只能重新开辟新的道路,因此对古道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在后续无人知晓的古道,道路的石板历经数百年的风霜仍然未完全损坏,扫去石板表面的落叶仍可供人前行。沿途偶尔可见简易的木亭或建筑遗留,路上零星散落着历史悠久的碎瓷片。
由于古道多年来少有人迹,植被盖满古道,古道行走十分艰难。肆意生长的植物甚至已经将古道上的一座古石桥破坏。当地人认为,保护古道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人们经常走走古道,让古道发挥其原本的作用。
古道原先的作用就是连接各个村子。实践小队前往古道附近的村落,现今,有几段古道仍具备交通来往的功能,其现状还不算荒废。当地年轻人基本上都离开了村子,现留守村子的也只剩少部分的老人。
尽管古道拥有绿色自然,文化古迹,历史典故等亮点,但其却处在一个无人问津的状况,既然旧时代的古道文化不能适应新时代人们的眼光,我们的问题也随之推出:古道在新时代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现在大众面前?
为了达到在青年群体的宣传效果,我们采用古道架空世界创作的方式 ,通过桌游设计,IP设计,概念地标打造的方式塑造古道旅行品牌。用设计创新文化叙述。
我们将目标人群定位在青年群体,轻户外,亲自然是如今的一大出行潮流,古道正具备优异的自然条件。在文化方面,青年群体更青睐创新文化,而对平铺直叙的历史故事并不感冒。因此我们基于古道已有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进行了新的创作,通过设计,为原有的故事加入冒险解谜的元素,用新颖的表达方式叙述古道文化。
基于古道现有的文化故事,我们创作了源五夫古道架空世界,并用桌游的方式进行呈现。
根据古道实地调研和背景文化的研究,我们将现实中古道的多个景观提炼出来,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创新叙述,并进行形象加工创作,打造清廉池、问渠石、朱子亭等多个概念地标设计,以设计发掘景点背后的文化价值,打造新的旅行打卡点。
古道维护开发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事情,除了通过设计宣传古道,发掘古道潜在的价值,我们也对古道整体开发进行了系统设计的思考。古道保护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并不能单独靠短期的宣传投入实现。因此我们希望以设计作为激活点,促进古道开发产业的开始,让更多人感受到古道蕴含的巨大价值,投入维护保护古道。
项目成员丨苏恒鑫,顾智鑫,张定乾
指导老师丨姚雪艳,朱盛秀
图源丨古道古建筑暑期实践小队
编辑丨苏恒鑫
感谢阮仪三基金会、共青团武夷山市委、五夫镇的支持和协助